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印刷廠直擊】 裁刀篇

【印刷廠ㄟ總裁】 
小明第一次到印刷廠參訪,接待先生和氣的自我介紹:你好,我是本公司的總裁。小明心想:哇噻~好親切沒架子耶。後來才知道他是負責裁刀機的師傅,因為所有紙品攏總要他裁,所以叫總裁。

--



所有的印刷品在印前印後都要經過裁修的過程。裁刀的好壞及師傅的功力可說是直接影響到印刷品精準度的最大關鍵。真是好裁工讓後續製程輕鬆的上天堂,爛裁工讓你痛苦的想殺人住牢房。





裁刀機最多人推薦的是"Pola",它可是跟賓士汽車一樣有著德國的血統。多利害?它可以500張100磅的銅版紙切成0.6mm的細絲,比生魚片底下舖的蘿蔔絲還細喲。






裁刀演出直擊!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印刷廠直擊】 特別色篇


【小明沒有特別色】
小明在樓梯間遇到一個雙手捧著公文的美麗OL,剛好女郎一腿的半統絲襪鬆滑下來,她紅著臉對小明說:請你幫個忙好嗎?小明說:喔!之後就蹲下去幫女郎把絲襪穿好。女郎氣得狠狠踩他一腳:我是要你幫我拿公文!!

--


這次田園城市要印方格筆記本,筆記本內頁格線是淺淺的卡其黃。這種顏色用四色印刷印製的話,不僅成本高,線條又容易有色差,所以先調好淺卡其黃的油墨再用單色機印刷是便宜又妥當的方法。










在沒有電腦輔助之前,(像特力屋調油漆一樣)調色全靠印刷廠老師傅的手法及經驗。這些師傅沒有學歷也不懂什麼暖色調冷色調,但天生對顏色特別敏銳。能做調色的工作,印刷廠師傅笑著說:全靠天公伯賞飯吃啦。


左圖為印刷廠的調色顏料








傳統手工調色現場直擊!


單色印刷機運轉直擊!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嫁妝Tminun Pdsun》新書發表會暨攝影藝術展













Tminun在賽德克語中是「織」,Pdsun是「給予」。
《Tminun Pdsun》這個書名就是嫁妝,
裡面紀錄著八位仍然堅持使用地上機織布的賽德克及布農族老奶奶的織布故事,
以及全然順應大自然的生活方式。

透過包裹書封的布,
撫觸部落Bubu們與自然及部落歷史一起度過的人生


由田園城市出版的《嫁妝Tminun Pdsun》,
以感性的文字與攝影照片紀錄了花蓮紅葉部落的織布Bubu們仍然堅持的傳統織布方式。
書籍特別請部落Bubu幫我們織布,製作了少量手工布縫裝書衣的限量版本,
並且在花蓮舉辦了新書發表會暨部落曬布節。

來不及參與2011花蓮晒布展的朋友,
這個星期六(2012年1月7日)
《嫁妝Tminun Pdsun》作者金工藝術家林介文與攝影師陳若軒,
她們以裝置藝術與攝影、錄像,再現Bubu織布的空間
也將在花蓮首辦的新書發表會與部落曬布的風景,通通化為影像的形式一起搬到台北來了!

在2011年末來不及感動的朋友,歡迎您在2012年初,來到田園城市藝文空間,
分享一個看得到、摸得到、聽得到也抓得到的感動!
這個星期六(2012年1月7日)我們邀請您一起來體驗──

《嫁妝Tminun Pdsun》新書發表會暨攝影藝術展
展期:2012.1.7~1.31 /週一至五09:30-18:30,週六12:00-18:30
展出藝術家:林介文、陳若軒、陳明澤
展覽開幕:2012.1.7 傍晚7點
地點:田園城市藝文空間(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72巷6號B1)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一本當代建築創作軌跡的群像誌--《構築的軌跡PORTRAITS of ARCHI-TECTONICS 》















記那個「承先啟後」的年代--
 一本當代建築創作軌跡的群像誌

「回頭一看,一生中重要的事情都不是計畫來的,但是我們卻都不斷地在做計畫。」──台灣現代建築領航者 姚仁喜

「在戰鬥中你要保存自己對於生命的愉快、實力跟創作的熱情,這樣子你這個路才能夠走得長遠。」──從容優雅的建築演繹作家 胡碩峰

建築人很不幸的是天生浪漫,所以基本的法律常識極為忽略。有一天發現所有的執業都under 在法律之下,我們卻沒有一點法律知識時,就像走入叢林,走向戰場忘記戴頭盔。」──為建築改革奔走的有機建築先鋒 徐岩奇

我把我對空間的理想與別人對一個物品的看法,企圖在兩者之間找出一個適當的點。這可能會是他們對一個建築物的看法的極限,同時這是我對空間的理想,我會想努力去找到一個適當的地方來停在那裡。」──優雅自得的「釀酒師」型建築家 石昭永

我所扮演的角色裡面永遠有個第一人稱跟第三人稱,我的第一人稱叫做創作者,第三人稱叫做評論者。直到今天為止,在這兩者間的遊走也一直沒有停止。」──述說與創作並重的文藝復興型建築家 龔書章

要在完全陌生的場域裡面對話才能清楚地知道差異是什麼才能了解創作上的選擇居然是一種文化的表現你會在那種脫離的狀況裡會詰問自己會更有一種eager熱切的渴望)。─兼具理性、感性與熱情的建築作家 楊家凱


對建築師來說,畢業設計是建築教育的最終展現,但也是職業生涯的最初起點。本書中收錄16位當代台灣建築領域的青壯年中生代建築師,從畢業設計開始的職業生涯與哲學分享。除了繼續留在建築設計的崗位上耕耘之外,他們之中也有不少跨足工業設計、延伸至出版與藝術領域。

本書為謝宗哲所主導、由LPALittle People Architects)所進行採訪、編寫的當代建築師群像人物誌。從「畢業」開始,摸索這些啟動台灣現代建築先行者們的生涯路徑軌跡,探見他們在職業生涯路徑的分歧之中,抉擇與展望的進退智慧。

這些訪談與分享,一方面展現出建築中來自創作者生命自身的面貌,另一方面這些帶著生命溫度的談話與分享也以極具人味的方式搭築了台灣建築史的傳承。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創辦人楊恩達專文推薦
 書中收錄16位建築師的畢業設計手稿,展現名家們對建築設計最原初的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