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台北 LOST & FOUND──都市偵探的世紀末台北觀察
作者:李清志
攝影:李清志
出版:2001.04 初版
尺寸:20 cm × 20 cm
頁數:160頁∕平裝∕彩色
定價:350元
語言:繁體中文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ISBN 978-957-0406-20-8(平裝)
關於Lost & Found這個字眼,過去多出現在車站或學校穿堂等處,中文或可翻譯為「失物招領」,其形式通常是一處有著透明玻璃的儲物櫃,陳放著所有被人遺忘的事物,常見的內容包括雨傘、皮夾、鑰匙、公文封等等,當然也有豬腳麵線、整箱的蛇龜、以及骨灰壇等光怪陸離事物,不過分析所有事物,發現其中主要包含了「遺失」與「尋找」兩大部分。
遺失者在此地尋找翻攪,希望能找回逝去的事物,或者在這堆混亂中可以見到一些新的希望與喜悅;而被遺失的事物則靜靜的躺臥,等待著有心人的發掘與欣賞。Lost & Found的過程其實是一種充滿期待的喜悅,當然尋獲失物的快樂遠勝過原來擁有的快樂。
一座城市有時候也像失物招領處一樣,經常有事物消失,令人有失落的悲情;但是一些新事物的出現,也會叫人有耳目一新的興奮感。本書試圖藉著Lost & Found的型態,將台北城世紀交替間消逝與再現的事物做整理與記錄,盼望在遺失的事物中找到台北城成長的軌跡與記憶,並且在新興的事物中找到這座城市未來的命運與趨勢。
【目錄】
004 丁榮生序──尋覓軌跡
007 自序──都市偵探的世紀末台北觀察
‧台北的失落與再現
012 圓環銅像的末日與都市新價值
020 娛樂發電機與影像靈骨塔
028 三葉莊旅店與溫泉博物館
038 管風琴工廠與恐怖份子的瓦斯球
044 植物人橋樑與愛情聖地
050 汽車文化圖騰與廣場的復活
056 酒店疑雲與旅館的春天
062 西門圓環的異變與蓮苑的再生
068 鐵道記憶與捷運都市
074 少年殺人事件與誠品現象的興起
080 宮殿式棒球場與巨蛋白日夢
086 聖堂的崩毀與花園教堂的現身
‧消失的台北城
094 悲情旅店三葉莊
096 圓環銅像的末日
098 後現代理容大街
100 三代同堂的馬偕醫院
102 都市記憶的殘留軌跡
104 書店街協奏曲
106 廢棄碉堡的見証
108 現代啟示錄的空間革命
110 美國大兵與中山北路
112 性病防治所的變身
114 新生戲院滄桑史
116 寶宮戲院的落幕
118 大街上的法西斯
120 正氣橋圓環的消失
122 味覺記憶的地標
‧台北空間啟示錄
126 混血與拼貼──台北後現代空間文化現象
138 打造台北地標的元老建築師
142 百年後的反芻──超現實主義畫家眼中的台北
146 夢斷中山橋──實踐「時間囊」計畫
【代序】
尋覓軌跡──打開一扇建築之窗
文 / 丁榮生
年幼時,長在台南。那是個處處有著上百年空間遺跡的老城。
但在童稚的視窗中,孔廟的大成殿泮宮坊八角樓這等全台獨一無二的空間寶物,不及那幾棵大榕樹綠蔭的價值,因為台南夏天熱。所以除卻大成殿之外,孔廟各處的火紅或豬肝紅漆體牆壁,就我們一群小鬼而言,根本就是一塊露天寫生板。小孩在手鉤得到,約僅及四尺高的壁上,每一路過,就拿個碎磚塊,沿路就牆刻劃而去,最常見的是一道道交錯的「軌跡」,較有藝術創意的是刻劃一個圓圈的賣桿人等等不入流,卻很超現實的男女形體。當然,整幅沿街的壁體,充滿無數理不清的「軌跡」與各式形駭交錯的人形,今天回想起來也很超現實。然而日復一畫的得意感卻越來越低,原因不在時有大人來斥罵,而在偶有興起的髒亂感不自主地油然而生。當然小腦袋及時浮現的是,什麼時候可以看到一片素淨的大牆面,以及沒人知曉我就是塗鴉國國王,等等一類無俚頭的空想。
直到有一天,父親的一個法官朋友,從高雄來探訪,老爸在家周旋不久之後,忽然開口要我「一個人」帶他們一家去拜訪台南孔廟,在那約莫一個鐘頭的口沫橫飛,事後老爸說,法官很驚異於我對孔廟的描述,因為當時我才「七足歲」。但此一「意外事件」影響我的是,此後就不再「當街作畫」,即便三十餘年後回想起來,依稀深覺孔廟跟我的軌跡,在那個鐘頭後,變得複雜了!
然而,台南不只「全台首學」孔子廟可供侵犯,國中時我也另行糟蹋過另一座古蹟;由於校園後牆有一段是挨著大南門,曾經在童軍課,被分組就牆垣架灶,把肉烤將起來。憶及當時一陣炊煙,將大南門的基座岩石也烤得漸層漸黑,我們一班近六十人加上一個上了年紀的外省籍師長,無一認為這牆拿來烤肉有何不妥。在伴隨大口吃肉「配」難得喝上的汽水,頓時十來歲的一群男生在一座擠得不能再擠的和尚學府之種種回憶,統統在百年前的一座古城牆中和歷代英雄豪傑聚焦成一塊兒!這也是慘綠少年的成長「軌跡」。
這就是我極為私房的湯姆歷險記,也是一道道「空間私軌跡」所連接而成的時空片段。當然,我少時有種去破壞古蹟,生命「軌跡」也安排我去歷練一段時日不長,卻極具補過性質的古蹟修復測繪歷練,嚐嚐多座百年以來即無人上過棟架的廟宇或如迷宮似的砲台,親自體驗那些積塵厚達十餘公分,而有百年無人聞問的傳統建築匠藝,這樣的對比可說是極端諷刺的「空間軌跡」經驗。
這與出身優雅的李清志是截然不同!但他的「生命軌跡」卻與我有形而上的雷同之處,我們各以極具差異的工作模式,卻在乎台灣民眾當代空間意識的喚醒,於不同的角色,發揮一些功能,也許該說,李清志的角色還是以此為抱負。
他與我熟識於剛創刊的《雅砌建築》月刊,更貼近地說,他與我和現任《建築師》雜誌主編林芳怡,共同為這本短命刊物的籌備期員工,從此他就建構出一套「李氏空間學」的獨特武功,包括從龐雜的學術論述掙脫,引領大眾進入建築殿堂;從大眾感知的電影、音樂、漫畫、文學等其他藝術路徑,擺脫建築的巢窠,透悉其妙趣,可說是建築界唯一且立志在大眾開拓建築認知荊棘地的先行者。
清志是一個做設計還帶畫漫畫、寫建築文章還帶旅行、到處拍照卻不沾路邊攤、從電影看建築也不忘在演講幽建築一默、在學院教書卻也有心於庶民建築知識普及的多元身分者。在這個知識分享的平權世代,台灣的建築沙漠,有心人仍須以墾殖綠洲的長期耕耘,才能稍稍改變台灣風沙走石的建築專業暴力威脅現狀,因此在李清志新書《台北LOST & FOUND》出版之際,我認知他一道道有意識的「空間軌跡」,足堪做為台灣建築意識覺醒的明證之一,也是為台灣開啟多彩建築盲窗的唯一角色。
丁榮生
2001/4/7
【自序】
都市偵探的世紀末台北觀察
文 / 李清志
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亦或是呆板的學校行政大樓內,總是存在著一處叫作「LOST & FOUND」的地方。那有如海浪沖刷下的沙灘,天天變換著不同的物件,其豐富的內容,常常令人驚奇!我常常盯著「LOST & FOUND」的玻璃櫥櫃,專心地觀察那一件件被主人們遺忘的物品,不論是成串的各色鑰匙、躺臥許久依舊緩緩轉動的手錶,以及笑得十分燦爛的身分証件照片,都帶著過去使用者的歷史遺跡,傳達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線索的故事。對我而言,「LOST & FOUND」正如TIFFANY的珠寶櫥窗般的充滿著魔幻吸引力。
「LOST & FOUND」是個帶著懷舊色彩的地方,同時也是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在玻璃櫃內最近常常可以看到被遺忘的手機,可憐的手機在遺失之後,有時還會像流浪狗般悲慘地叫嚷幾聲,或是歇斯底里地狂震一番;不過真正令人感興趣的不是這些新奇而倒楣的手機,反倒是那些安靜躺在角落邊的陳年失物,那些遺失多年、已經蒙塵泛黃的車票、皮夾、雨傘,甚至機械式手錶、玩具等等,似乎被主人們所遺忘,同時也被時間遺忘在奇特的空間中。觀看這些陳年失物使人返回到已經流逝的歷史記憶,暫時忘記了周遭吵雜忙碌的人群。
在這個充滿灰心失望的現實世界,「LOST & FOUND」是少數散發著希望光芒的地方,雖然那微弱的光芒在五光十色的霓虹夜色中,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失去心愛事物的人,總是會到此走幾回,希望失去的事物會出現在這個奇妙的地方。「LOST & FOUND」這種地方的存在,事實上為這個社會帶來了許多盼望與安慰。
台北城是座需要「LOST & FOUND」的悲情城市,因為這些年來台北城遺失了太多的東西,特別是在世紀末的九○年代,許多歷史建築與熟悉空間,都在怪手的摧殘下,消失在煙塵之中;台北城的居民面對劇變的九○年代,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充滿著強烈的疏離感與失落感。
九○年代初期,我開始去撿拾台北城遺失的東西,並將這些東西放入「台北LOST & FOUND」,盼望有人可以來此看看,找回他過去在這個城市中的自我存在與城市歸屬感。撿拾台北城遺失的東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台北城遺失東西的過程經常是很突然、也很暴力的(例如衡陽路口那棟典雅的街屋建築──「三葉莊旅店」,就是在一夜之間被怪手夷為平地的);我必須在傳出風聲之際,便拿起相機衝向現場,為那些即將送上斷頭台的事物拍下遺照,保存在「台北LOST & FOUND」中,以便將來有人來此尋求消逝的記憶。
台北城中也有許多建築空間是被人刻意遺棄的,他們就這樣靜靜地被遺忘在荒煙蔓草之間,然後逐漸傾圯毀壞,在台北城中默默地消逝。因此這些年我也辛勤奔波,希望能為老邁且即將逝去的事物,留下一些記憶。
我將自己這些行動稱之為「都市偵探的世紀末台北觀察」,並且將所有觀察記錄集結收於《台北LOST & FOUND》之中。《台北LOST & FOUND》並非大規模的城市普查研究,它只算是都市偵探個人對這座城市的觀察與註解;事實上,我認為我們的城市需要更多屬於市民自己觀點的城市記錄,為我們的城市留下多面向的歷史印象。
《台北LOST & FOUND》這本書特別感謝中國時報藝文記者丁榮生為本書作序,丁先生長久以來專注於台灣建築空間品質的提昇,經常以流暢的文筆論述建築空間議題,對台灣民眾空間觀念的建立有極大的影響。早在十年前,我和丁榮生、林芳怡、許盛美、黃華敦等喜愛都市建築探險的朋友,便成立「都市偵探俱樂部」,共同分享城市研究的心得與樂趣,《台北LOST & FOUND》一書的出版,也等於為「都市偵探俱樂部」十年來的活動留下一個紀念。
本書的出版也要特別感謝田園城市文化事業負責人陳炳槮先生,他以無比的熱誠,投身於優良建築文化書籍的出版,對於國內建築文化的提昇,有一定的貢獻。同時也要感謝優秀的編輯淑芬、銀玲,她們的高效率工作能力,是這本書得以順利出版的重要關鍵。
《台北LOST & FOUND》在二○○一年的出版,希望喚醒沈睡的台北人,重新看看他們許久不曾注意的台北城。
【作者簡介】
李清志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
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碩士
現任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酷愛旅行、攝影、閱讀、電影。
自命為「都市偵探」,經常旅行世界各地,觀察各地都市空間文化,並加以分析解讀;同時也投身「台北學」研究,持續記錄、觀察台北城的變遷。
為了提升大眾空間文化的素質,致力於建築空間文化的寫作,藉由電影、音樂等媒介,討論建築文化課題,開創了國內「建築電影學」、「建築與音樂」的討論熱潮。
著作:《建築散步》、《都市偵探學》、《台北LOST & FOUND》、《街道神話》、《建築電影院》、《建築電影學》、《鳥國狂》、《台北方舟計畫》、《機械建築》、《巴哈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