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30日 星期五

Carlo Scarpa卡羅.史卡帕—空間中流動的詩性

Carlo Scarpa卡羅.史卡帕—空間中流動的詩性 


 


書名:Carlo Scarpa卡羅.史卡帕—空間中流動的詩性


作者:褚瑞基


出版:2004.05 初版


尺寸:17 cm × 23 cm


頁數:212平裝∕彩色


定價:380


語言:繁體中文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ISBN     978-986-7705-39-4 (平裝) 


 


 


 


     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建築師之一的卡羅‧史卡帕(1906 - 1978),他在設計藝術上所顯現的特殊才華,以及對於歷史過往的尊重,使得這位出身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建築家表現出完全不同於同時代其他建築師的作品特質。


 


     史卡帕的「設計」是凝結深刻文化歷史觀察的新表現,所謂的「史卡帕文化再現想像」,正來自於它開啟我們重新深思建築空間想像的「心點」,透過建築細部、空間感及顏色等,在時光的封塵中將其喚醒。他用設計表達了一個獨特而又深沉的文化觀點。


 


     義大利建築史學家Manfredo Tafuri稱他的特異獨行是現代商業文化的反向力量;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史學家K. Frampton則表示史卡帕的建築是二十世紀建築設計的分水嶺,尤其是他以蒙太奇手法組合多重元素的語法與實驗更是令他獨樹一幟。楨文彥、磯崎新、R.Moneo、Thom Mayne、Eric Moss等許多當代建築師們都稱羨史卡帕作品的想像、細部及美學;楨文彥便稱其為「最高能力下的超美鑑賞,一個絕對無可比擬的私領域英雄感。」


 


      史卡帕提供給我們的是永無止境的創作啟發:他的想像力及建構上的表達力仍是建築史上最無比的資產,他的設計表達出獨特且深具沉思的文化觀點。本書研究史卡帕的建築家風範及其作品,剖析其於建築史中留下的珍貴資產。


 


 


【目次】


007 作者序


 


015 卡羅.史卡帕側寫


 


051 卡羅.史卡帕思考


053  好玩/奇妙/謎/魔術


073  繪圖/製作/材料/細部


089  夜魂/女人/負面/大約/詩


101  威尼斯/傳統


 


114 卡羅.史卡帕設計


117  威尼斯建築學院入口,前托列提尼修院設計


125  卡諾瓦石膏像藝廊增建


133  維諾那舊城堡整建及展品重安排


147  奧蒂維提聖.馬可廣場展示中心


159  史丹帕立基金會重建及花園設計


169  布里諾家族墓園設計


195  維若那公共銀行設計


 


207 書目及延伸閱讀


208 註譯


 


 


【作者簡介】


褚瑞基,建築評論家


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博士候選人,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


著有《卡羅.史卡帕》、《建築科技論文集》、《建築歷程》、《讀建築.寫建築》、《建築師.建築歷史》及《人與自然》等書。


 


2004年4月14日 星期三

藝術與城市──獨立策展人十五年的軌跡

藝術與城市──獨立策展人十五年的軌跡 


書名:藝術與城市──獨立策展人十五年的軌跡


From the Art to the City


作者:南條史生 Fumio Nanjo


譯者:潘廣宜、蔡青雯


出版:2004.04 初版


尺寸:17 cm × 21 cm


頁數:288平裝∕彩色


定價:360


語言:繁體中文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ISBN     978-986-7705-32-7 (平裝) 


 


 


 


     現任日本森美術館副館長的知名藝術策展人南條史生,長期接觸並解說論述各種公共藝術、致力推廣現代藝術,本書收錄南條已公開發表之文章,並再就當時尚未解決的論點撰寫新文章,希望透過此書使一般大眾更加瞭解現代藝術,並提供思考的方向。


 


 


【目次】


Chapter 1    公共藝術的現況


藝術創造出的公共空間


工作場所中的藝術


都市尋求藝術


美術館與都市之間


與丹尼爾.布罕 (Daniel Buren) 的對話


與希雅.亞爾曼賈尼 (Siah Armajani) 的對話


公共藝術的未來走向


何謂藝術的公共性?----新宿I-LAND計劃案


通路 (Passage) ----上大岡藝術計畫


 


Chapter 2    當代藝術的空間


理想的美術館與美術館的理想


何謂美術館建築


定點藝術


探訪光與空間的夢想


美術館是美的精神象徵


 


Chapter3    展望跨國性展覽


關於藝術的國際交流


從「第八屆文件展」現場來看


都市尋求藝術


跨越國家館----威尼斯雙年展.開放展


QuoVadis ----「人的條件」展覽


無止盡的書頁----「跨文化」(Trans-Cultrue)展覽


 


Chapter 4    日本的身分認同


前衛日本展


從現實開始出發


國際展與日本


 


Chapter 5    藝術村 (Artist In Residence)


何謂藝術村


世界各地的藝術村


 


後記


初次刊登一覽


 


 


 


【作者簡介】


南條史生FUMIO NANJO


現任日本六本木森美術館副館長的國際知名藝術策展人南條史生,1949年生於東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文學部美學美術史系畢。1991年成立NANJO and ASSOCIATES,負責策劃多項展覽及公共藝術計畫案。目前同時身兼藝術評論家以及慶應義塾大學與東京造型大學講師。


 


曾參與重要策劃項目:


 


展覽


.擴張的美:美國藝術1960-1990(1991)


.人的條件展(1994)


Out of Bounds----海景中的現代美術展(1994)


Trans-Cultrue展,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後援策劃(威尼斯、1995)


.內藤禮--地上的一個場所,第47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策展人(威尼斯、1997)


Aperto 88展,第43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劃委員(威尼斯、1998)


.臺北雙年展(1998)


.第3屆亞洲環太平洋三年展副策劃人(布里斯班、1999)


2000年雪梨雙年展國際評選委員(雪梨、2000)


.橫濱三年展(2001)


.荒木經惟攝影展:小說漢城(東京、2001;漢城、2002)


.聖保羅雙年展(巴西、2002)


 


公共/企業 藝術規劃案


.橫濱金澤高技術中心計劃(橫繽、1994)


.新宿HLAND藝術計劃(東京、1995)


.「夢想上大岡藝術企畫」(橫濱、1997)


.溜池山王車站公共藝術計劃(東京、1997)


.博多Riverain藝術計劃(福岡、1999)


.大林組東京藝術計劃(東京、1999)


.博多藝術計劃(福岡、1999)


.靜岡文化藝術大學藝術計劃(靜岡、2000)


.三井中之島藝術計劃(大阪、2002)


 


其他策劃項目


.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 日本館EXPO2000(德國、2000;日本館展示總策劃及製作)


.生態藝公園計劃(日本、進行中)


 


2004年4月9日 星期五

城市環境創造:景觀與環境設施設計

城市環境創造:景觀與環境設施設計 


書名:城市環境創造景觀與環境設施設計 


作者:于正倫 


出版:2004.04 初版一刷


尺寸:25.5 cm ×  22 cm


頁數:336頁 ∕ 軟精裝 ∕ 全彩


定價:800元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ISBN     978-986-7705-33-5(軟精裝)


 


 


 


本書從基本的環境設施設計出發,著眼於城市景觀和空間創造。在文字敘述的同時,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形成密集的視覺衝擊,讓讀者得以全新的印象和充實的收穫。本書在系統化的城市整體環境理論框架下,深入探討了城市景觀與環境設施的設計方法,並結合各國大量優秀的現代設計實例,對總體佈局、單體功能以及造型、設置等內容進行了詳盡論述。可供建築、景觀、都市規劃等領域的設計工作者、美術工作者及相關院校師生閱讀。


 


作者致力樹立城市整體環境觀念,尋求一條建築與環境雙贏的創作之路。而由於城市的文化─精神,與城市的景觀─環境,它們有著相融互長的密切關係,因之城市的形象和內涵最終體現在這座城市的景觀與環境設施水平上。這是考量一個城市經濟與文化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一座城市越是有其特色,它的城市生活越是興旺、發達,它的人民則越富於生氣和靈性,同時對自己的家園越充滿豪情。


 


就此引出本書的寫作目的:繼續推進「城市整體環境」系統觀念,實現由環境設施單元和個體向科學化城市設計過渡,提高城市環境創造水平,以文化型、人文型的城市面貌走向世界。


 


 


 


前言


 


我們無法想像人與自然以及建築各據一方的世界。如果沒有城市景觀的融合,沒有環境設施的聯結,我們的城市文化和精神會是什麼,又怎樣向世人體現?


 


1990年,當我撰寫《城市環境藝術》時,面對的是建築師、規劃師以及城市建設各專業的行業割據狀況,社會的環境意識以及有關理論書籍尚處於空白狀態。那時,我希望通過與環境設計同仁們一道努力,建立符合我們自己國情的城市設計理論,樹立城市整體環境觀念,尋求一條建築與環境雙贏的創作之路。在追求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除了周圍朋友的支援外,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老一輩師長,他們懷著無私無畏的學術膽識,為實現城市建設的理想衝鋒陷陣,是奮鬥不止的環境理想主義實踐者和先行者。


 


十二年真是個不小的輪迴,今天書架上已陳列著諸多環境與都市設計專著;城市中的大量環境規劃專案正如火如荼展開;環境意識正在高漲,似乎成了都市建設時尚;世界知名設計事務所不斷湧入,2008年之前,在中國不知還有多少可分享的設計蛋糕。


 


社會變革的這段時期,對我則是驗證、思考前一段思想和再學習的過程。繼續關注國外有關理論,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結合實際設計專案不斷總結:從事建築設計──從整體環境出發尋找構想之路;從事環境設計──建築成為環境創造不可少的素材。可以相信,適合中國國情的環境與建築整體設計觀念,總會有一天在勞作和磨合中感悟出來,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達到不惑的境地。


 


在國外和國內的遊歷當中,都經常被這種思想所印證,並屢次感到城市的文化──精神,與城市的景觀──環境,它們相融互長的密切關係。城市的形象和內涵最終體現在這座城市的景觀與環境設施水平上。這是考量一個城市經濟與文化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一座城市越是有其特色,它的城市生活越是興旺、發達,它的人民則越富於生氣和靈性,同時對自己的家園越充滿豪情。


 


同我們的社會轉型一樣,從平均水平看,中國目前城市景觀與環境設計正在進入“溫飽型”時期。作為先行於設計的理論和思想,則應把文化性這一主題確定為提高設計水平的發展點。創造有個性的景觀和環境設施,是實現有特色城市的基礎。文化不單是歷史積澱下來的靜止遺物,它還必須處於城市發展的核心。我們將設法使經濟發展與保護和培育獨特文化保持平衡,因為每個社會—城市最終必然以自己獨特文化為基礎而存在。


 


就此引出本書的寫作目的:繼續推進“城市整體環境”系統觀念,實現由環境設施單元和個體向科學化城市設計過渡,提高城市環境創造水平,以文化型、人文型的城市面貌走向世界,迎接世界。本書從基本的環境設施設計出發,著眼於城市景觀和空間創造。


 


環境藝術已經在中國大地崛起。在雲光之中,許多曾為之奮鬥過的志士仁人,正在關注著我們現在的勞作。以往的英雄奠定了今天的歷史,我們的城市未來要靠大家今天的塑造。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到德高望重的張開濟先生、竇以德先生、布正偉先生、黃為雋教授以及崔愷大師的熱情鼓勵與關注;在具體工作中又得到我的學友卜德清和張路峰教授以及同事白偉嵐高工等的全力協助;而我的老朋友劉洵蕃更是把新近考察的圖片及時提供給我;最後,還要感謝單位同事們對我半年來的關照。


 


還是羅曼.羅蘭那句話:且待到了終點,再來判斷我們所努力的價值吧。


 


 


于正倫


2003年於北京


 


 


 


【目錄】 


1    環境設施的構成及分類


1.1 形態構成


1.2 功能構成


1.3 景觀構成


1.4 分類與界定


 


2 城市環境設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1 城市、建築與文化的助推作用及發展趨向 


2.2 環境設施在第三世界和中國城市中的演化 


2.3 整體環境設計對中國更具緊迫性 


            2.4 近年國際上舉辦的相關設計競賽 


 


3  現代城市環境設施設計


3.1 橋


3.2 塔


3.3 道路 


3.4 地面設施


3.5 控制設施 


3.6 服務設施 


3.7 無障礙設施


3.8 夜間照明


3.9 大門


3.10 城市裝飾


3.11 綠景 


3.12 水景 


3.13 遊樂健身設施


3.14 廣告和看板 


3.15 標識 


            3.16 小品建築


3.17 其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于正倫


教授級高級建築師。1948年12月生,吉林長春人。現任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城建院總建築師、所長。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註冊城市規劃師。


專長為城市設計與景觀設計、建築設計與室內環境設計。曾創辦《建築畫》和《環境藝術》叢刊等專業雜誌。自1987年起均有作品選入各屆中國建築畫展。是中國較早進行城市環境設計研究的學者之一,其理論著作《城市環境藝術》曾獲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並在臺出版達七刷。自1987年起,將“建築與城市整體設計”作為倡導的方向,努力把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引入建築創作中,做出相當數量的建築和城市設計作品。在多次設計方案競賽中勝出,主持的多項設計作品獲得有關省和建設部的優秀設計獎。建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