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好設計】輕鬆寫意的「漫遊式設計」——《漫遊,在設計館的路上》

原文出處:博客來OKAPI好設計



要重新設計一本十年前自己設計的一本書,是件既挑戰又有趣的事。「倫敦MUSEUM的60種玩法」系列三本書,是《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的2013全新升級版,以《漫遊,在設計館的路上》為系列的第一本;如何呈現和十年前完全不同樣貌,是大家一致的共識。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2013 英倫博物館三部曲第一部:《漫遊,在設計館的路上》


你知道全球首創的設計博物館是哪一個嗎?
哪一個博物館能讓你富饒古意地在夜裡「秉燭夜遊」?
見證了日不落帝國輝煌時代紀錄的博物館是哪一座?又是從哪一個博物館往窗外就能直擊古倫敦城的斷垣殘壁?
只留下三十多幅傳世的畫家維梅爾作品,全球只有八座美術館收藏。哪個位於倫敦的小博物館就藏有其中一幅珍品?
英國最夯的劍橋小王子將入住的肯辛頓宮裡,又收藏著些什麼好東西呢?

作為全世界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城市,倫敦的博物館就是百玩不膩、百看不厭;
不只擁有各種特殊主題博物館讓人眼花撩亂、館藏品的奇珍異品也同樣讓人難以盡數、目不暇給,
更重要的是,倫敦各個博物館們的策展總是能跟上最新的潮流,卻又同時保有著最古典的習氣。

設計旅行達人李俊明最新英倫博物館三部曲第一部──
從「設計城市王室」這三個組成倫敦城的最重要元素,帶大家一覽這個充滿美學潮流與歷史古典性格的設計之都面貌。


-◆特殊裝幀◆-
 
騎馬釘小冊以主題分別收錄,以原子夾做出前所未有的可攜、可重組的漫遊式裝幀,單本書籍內含三小冊主題式導覽。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喚醒記憶中的那些小孩--《過去的樣子,未來的樣子:莎賓娜費洛奇作品集》























她的作品,
喚醒我們記憶中的那些小孩──

那些或站或蹲、或全身或半身,或者擺著逗趣的姿態,或者嚴肅地端坐的雕塑,清一色全是孩子們。灰素的胚胎材質看起來曖昧不明,就像兒童們的人偶那樣,動作細膩但表情難以捉摸。

這些是被認為「繼承歐洲傳統圖像文化」的紙塑藝術家莎賓娜費洛奇的作品。她使用的元素是紙漿──將紙漿以她手造的鑄鐵骨架造出素胚以後,等待乾燥,再一一地以砂紙將表面磨滑,然後上色;除了顏料,她還將插畫、塗鴉與各種其他素材拼貼上在偶型上,造成強烈的劇場效果。

她的作品外顯出的形象,並非僅是代表兒童的簡單意象,而是內含了由繁複逐漸進入簡潔造型的細緻工序;也因此義大利藝評家這樣形容莎賓娜的作品:「觀賞莎賓娜費洛奇的作品必須放慢腳步,以近距離的目光細細品嚐。請放棄印象主義式的觀看方式,適應另一種觀看的節奏;如同她處理細節無微不至般,以慢慢細磨的方式,將作品一寸寸地完成。」

在那些孩子的塑像裡,我們彷彿從那樣深不可測的表情中窺見了我們自己曾經有過的表情;人像那些再日常不過的小動作,就像凝定在時間之中,身體動作的頓點彷彿固著永恆,那些讓觀者既熟悉又陌生的瞬間──那就恰恰是過去的樣子,也是未來的樣子。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最接近未來的都市建築想像--《代謝派未來都市: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如生物般新陳代謝
最接近未來的都市/建築想像

 ◆針對「日本代謝派」系譜作品介紹,最完整之重量級專書
 ◆配合森美術館首度海外移地展出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覽出版,收錄超過七十個重要代謝派作品,完整收錄手稿、完工照片、模擬圖
 ◆收錄十三篇代謝派論述,重新檢視代謝派的當代價值
  「Metabolism」這個在生物學上翻譯成「新陳代謝」的詞彙,在建築上則是以日本戰後最重要的建築運動「代謝派」之名為人所知。這個日本戰後最重要的建築運動,曾在1960年代的日本掀起根本性的建築革新風潮;它不僅是日本建築師們獨自建構、從日本朝向世界發聲的建築思潮,同時也奠定了日本現代建築的重要基底。
  所謂的「代謝派」,是以1960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設計會議1960」為契機,由環繞著日本建築教父丹下健三、深受其影響的建築評論家川添登、建築家大高正人、菊竹清訓、黑川紀章、楨文彥、工業設計師榮久庵憲司以及平面設計師粟津潔等七人所組成的跨領域建築團體;他們在世界設計會議上提出「能夠進行新陳代謝的建築與都市」之理論,認為「建築與都市不能成為封閉的機械,而必須是能夠透過新陳代謝來成長、變化的有機體」。
  這個在日本戰後提出的建築運動,是環繞「戰後復興」為核心,並且以「從廢墟中邁向未來」的思維牽引著日本在二次大戰後的未來想像,也因此對「都市」的想像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思考;「即使在單體建築中也能窺見都市原形」、被稱為「建築化的都市」的巨型結構體,與「透過單元建構出如都市般的單體建築」的膠囊建築,即是代謝派最為知名的兩種建築型態。此外,大型都市計畫以及朝向空中或海上的人工都市的提出也是代謝派的重要特點,他們對「都市」概念的著迷也開拓出前所未有、極具視覺震撼感與創新性格的都市∕建築未來性。
  在漫畫《二十世紀少年》中作為故事背景主軸的1970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即是代謝派集大成的一場祭典,也是最能體現代謝派之未來性的一場展演。書中以「慶典廣場」一個章節,完整地介紹了大阪萬國博覽會從廣場到主題館的各項設施,如由丹下健三設計的巨型結構體-祭典廣場的大屋頂、菊竹清訓設計、以膠囊單元所構成的萬博塔(Expo Tower)、黑川紀章以四角椎單元焊接組成空間桁架、中央吊掛著紅色球型劇場的東芝IHI館等,即使今日來看也都是超越想像的未來建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