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3日 星期一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書名: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作者:安藤忠雄


譯者:謝宗哲


出版:2002.05.14 初版一刷 / 2009.02 二版二刷


尺寸:23 cm × 17 cm


頁數:240頁 ∕ 平裝 ∕ 單色印刷


定價:350元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ISBN       978-957-0406-60-7 (平裝)


 


 


 


我的人生也可算是一段旅程吧!在沒有接受專門教育的狀況下而志向建築這件事情,就如同獨自在緊張與不安下迷失在一個陌生地方裡一樣。當然在那段期間也遇到了上百甚至上千的人們,有時會得到他們的幫助、但有時卻僅僅擦身而過就不得不告別。快樂的時候當然也是有的。然而像現在這樣回過頭來看,我寧可將那視為,是因著在那苦難當中以所得到的體驗作為食糧,自己才得以一直生存到現在。往往在孤獨與不安、一個人在都市裡徬徨的時候,那樣的感覺便更明顯而具體地流露出來。


 


安藤忠雄


 


 


【大意】


本書是安藤忠雄從1965-1992年在世界各地的遊歷途中,留下來的思考軌跡與心路歷程紀錄。透過異文化間的訊息傳遞,讓人深刻體會這份難以言喻的熱情、對不同文明的體驗與實踐的感性。透過旅行、和真實的接觸,得以實現與內心深刻的自我交往。


 


 


 


【目錄】


006  順化,亞細亞的水、人類的味道  


018  巴黎,建築之光的追求


024  巴塞隆納,風土對於人的孕育


030  米蘭、波士頓,邁向形態的極限


036  海牙,謂之廿世紀的這個時代


042  巴塞隆納2,持續奔馳的野性


048  巴黎2,作為政治意圖之宣傳的都市


054  紐約,邁向摩天樓、惡魔的引導


060  巴黎3,生生流轉、水的漫游


066  紐約2,傾聽黑暗的吶喊


072  塞維利亞、格拉那達,拮抗之地


096  阿美德堡,沉潛於深層之中的永恆


102  羅馬,旅行的精神


110  建築指南1,即將完工的建築


114  建築指南2,邁向廢墟之途的建築


118  京都,都市甦生術


124  柏林,牆壁所包圍的城市


130  雅典,純粹理性的宇宙


136  洛杉磯,程序性的建築


142  卡帕杜奇亞,邁向表現之途所致的惡意


148  東京,虛與實的狹縫之間


154  巴塞爾,靜與動的對決


162  直布羅陀,位於大地的盡頭


168  維也納,曲線的誘惑   


174  威尼斯,在水面上的徘徊


180  伊斯坦堡,近代建築的墓碑


186  俄羅斯,赤化的安魂曲,永遠的前衛


192  馬賽,極致的木與石


198  喀什米爾,依然見不到的樂園


208  譯後記


 


 


 


【譯後記】


也是一種旅行


文 / 謝宗哲


 


我是在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於東京遊學時,在「東京」(Tokyo Forum)的附設書店找到這本書的。那彷彿像是才發生在昨天的事,一晃眼寫這篇譯後記,竟已是四年後二○○二年春天尾聲的時候了。時間過得真的很快,尤其是你真的完全投入、完全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時候。我甚至不太記得自己對於建築與日文這套語言的狂戀與感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一察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跨越了無數製作模型與趕圖的深夜,並熱心地閱讀著日文書籍、默默地將它轉換成母語中文版的現在。在生活中真的充滿了許多意外。包括對於安藤忠雄的這本《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譯作的出版。


 


其實等到自己具有足夠的能力閱讀這本書時,已是一九九八年三年後的二○○一年。在一段熟悉另一套語言系統的漫長積累過程後,加上自己渴望延伸建築上之學習的強烈意志下,我告訴自己「那麼,不如來讀讀看安藤忠雄的書吧。或許會有什麼新發現也不一定」。因而在這個書寫旅行蔚為風尚、各式遊記百家爭鳴的這段時間裡,我不避嫌地選讀安藤忠雄從一九六五年以來直到一九九二年於世界各地遊歷途中,所留下的思考軌跡與心路歷程記錄的這本《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換句話說,這也可以被當作是屬於對建築懷有深刻愛情的人們的旅行札記。就在當下年輕人一頭熱地栽進海外遊學熱潮的現在,安藤忠雄早在一九六五年當這座號稱為「美麗之島」的台灣還在向內閉鎖、民智未開,然則全世界早已風起雲湧的時代展開了屬於自己的旅程。那種搭著甚至連航班都未能確定的船隻航向各個我們所無法想像的世界角落,探索著什麼、尋找著自己心之所向所具有的勇氣與強韌意志,令人為之由衷嚮往。同時,那似乎可以說是個充滿了生機、經歷了戰後復甦,對於現況的不滿而帶有濃厚批判性色彩、不斷反省並持續追尋著新歷史走向的年代。或許在跨越了二○○○年之後的廿一世紀,我們早已慣習於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產業發達對於通訊網路器具的依賴,而陷入一種未能自知的懶散狀態。在持續信仰著科技會提供人類更美好未來的這個技術主義至上教條的同時,許多身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靈敏度與嗅覺,似乎也在逐漸消失中。會不會我們現在已經逐漸淡忘了怎麼動起來,而忽視了透過五體直觀所能賦予我們的真實觸感?這個cyber worldreal world之間的辨證關係似乎已悄悄取代international styleregionalism之間的關係而逐漸熱烈地展開。


 


然後,我隱約在安藤忠雄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找到了我需要的答案。雖然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透過異文化之間的訊息傳遞我反而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份難以言喻的熱情、一種對於真實世界的體驗與實踐的感動。透過旅行,這些和真實世界的接觸,以及同時與內心深刻的自我交往這件事因而得以實現。


 


誠如安藤忠雄所說的,「緊張與不安的狀態下一個人迷失在陌生而不知名的地方,因著孤獨而感到嚴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總是能在那當中找出活路,順利地全身而退,並繼續邁向下一個旅程。」因著旅行,而得以脫離容易陷入惰性循環的日常生活,並且在一個新鮮而未知的境界裡得到嶄新的試驗與刺激;也就更因置身在一個前所未見的困頓境遇中,反而更具有「創造性」之產生的可能。我想這或許也就是安藤忠雄長久以來,把「旅行」這件事情當作人生中最大的導師、並且不斷地在自己的真實生活與內心世界持續著自己的旅程、並且持續著和自己之間之戰鬥狀態的緣故吧。因著旅行得以發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察覺的生命與潛力。再怎麼說這都是對於一個人非常重要而難得的價值啊。


 


而在我服替代役、沒辦法出國到處去「體驗現場/真實世界」的日子裡,我也透過「翻譯」這樣子的動作來展開屬於我自己的旅行。就在閱讀著這些記載得栩栩如生的旅行敘事篇章裡,我彷彿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也看見了建築物隨時間改變而移動的光影、聞到吹過的風所攜帶的氣味、聽見人們響遍建築裡頭的交談聲、撫摸到周邊漂浮的空氣對肌膚的觸感……。更重要的是,長假已經結束了。我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出路,而且我知道自己應該走向更遙遠的未來。


 


最後,感謝          吉浦幸枝、河村美智子、矢部真素美、小川喜久代、堀這幾位日語老師在我翻譯過程中的指導與協助。尤其是小川老師在疑難字句上不厭其煩地解釋,幫助我有效率地解決了文化差異及語境表達上的問題。


 


感謝遠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讀研究所的摯友孟宗在我作業過程中,對於譯文表達上所給予的寶貴意見。


 


感謝每一個曾經仔細閱讀過譯文初稿的好友,對我的支持與鼓勵。


 


並將這本書獻給辛苦栽培我長大的雙親]謝汝飛先生與張秀英女士,以及我所摯愛的、那個已過世了八年的外甥女小津。


 


 


譯者 成大建築學碩士  謝宗哲  2002 晚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