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
如果,現代主義建築曾經給我們「理性的真實」,
那麼蘭陽的新建築所展現的,便是一種「浪漫的真實」──
以現象學般的感性揭露生活精神面的真實性;
以其自由、奔放的想像與創意,
成為當今台灣建築發展的標的。
宜蘭是臺灣當代建築最蓬勃發展的一個地方,許多重要的建築觀念都源於宜蘭。由於缺乏較有系統性的記錄與整理,雖然近年來有許多人專程到宜蘭來「看建築」, 網路上也有許多關於宜蘭建築的討論,但這個宜蘭建築流行現象背後的意義為何,卻少有人深入探討;這個宜蘭建築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也莫衷一是。
由蘭陽博物館邀請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雄先生與實踐大學建築系講師王增榮先生擔任策展人,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重新整理與研究宜蘭建築,「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即是這個整理與研究成果的展示。
-蘭陽建築展-
展期:2011.12.9~2012.6.3
地點:蘭陽建築博物館(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除每周一休館外,農曆除夕、年初一休館
網站:http://lanyang-architecture.blogspot.com/p/about.html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閱讀建築的跨時代演化:《世界建築的八種工學解剖》
閱讀建築的跨時代演化──
以模型再現工程概念與構築的細部,從現下開始思考未來的建築世界遺產
這是一本對熟知建築的專業人士來說是不能不有的一本guide book
喜愛建築的一般讀者,則將透過本書開啟窺見建築本體的新視野的另一種可能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一本用我們的手與Bubu的手一起織成的書--《嫁妝》
透過包裹書封的布,
撫觸部落Bubu們與自然及部落歷史一起度過的人生櫃子中,佈滿塵埃的布裡封裹著賽德克女孩對奶奶的印象。從這裡開始,彷彿循著記憶的線索與布上頭的紋理一般,在綿密交織的手感之中追索著。
相機的鏡頭對準這些線索,細緻攝下布的歷史、觸感,環繞著布的Bubu們的生活光影。
部落裡喚母親為Bubu,Qabang則是用傳統織布做成的被單,把織好的布分送給女兒當嫁妝是賽德克人的傳統習俗。布上頭交織的紋理,綿密地纏著台灣島後山部落女性們的記憶與傳承。然而部落的傳統織布文化就如美好的土地一樣正在消失。兩個年輕女孩透過文字與影像紀錄下八位包含賽德克族與布農族的奶奶們,她們的人生與她們織的布。
「一個賽德克女人,用她們的一生織布,織給丈夫,織給小孩,織給孫女,織給自己。Ribix可能記不起小曾孫的名字,也可能記不起整經的順序,但是她織的布,大膽鮮豔的色彩,摸起來粗粗的感覺,會留在家人的記憶裡。」
Tminun在賽德克語中是「織」,Pdsun是「給予」。《Tminun Pdsun》這個書名就是嫁妝,裡面紀錄著八位仍然堅持使用地上機織布的賽德克及布農族老奶奶的織布故事,以及全然順應大自然的生活方式。
◆書籍裝幀為硬殼精裝,表布使用原色粗麻布裱裹,以自然生活的實色、織品貼膚的柔軟溫度,體現全書意象。
◆本書同步發行手工織布限量版,以部落Bubu的織布加工做為書封,同時也可以做為書籤使用。
◆內文以中文及賽德克語雙語對照呈現。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書評:〈閱讀一種時代風範〉/曾炫淳
這篇書評是刊登在《書香兩岸》雜誌上,由曾炫淳所寫的一篇關於《凝望‧時代-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 書評。
書評寫得讓我們很感動,看得出作者閱讀得很仔細,幾個發問與對編輯思考的揣測都讓我們一邊讀這篇書評,一邊想:「這傢伙,根本就埋伏在我們的編輯室裡吧!」裡面提出的幾個問題,包括為什麼採取了QA的形式,還有增添的資料等等,其實真的是看出了這本書的好,也看出了我們萬般忖度的一些細節,以及我們想要在書中透過這些訪談、這些人,傳達給讀者們的東西。
「事隔20餘年,我們可能從不懷疑為什麼要重看《悲情城市》,但我們為什麼還要擁有《凝望‧時代》這本書?」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簡直打中小編們的心坎了。是的,那正是我們想做這本書,非做不可的理由。謝謝你讀了出來。
引文也取得《書香兩岸》與作者同意在此與讀者們分享。
書評寫得讓我們很感動,看得出作者閱讀得很仔細,幾個發問與對編輯思考的揣測都讓我們一邊讀這篇書評,一邊想:「這傢伙,根本就埋伏在我們的編輯室裡吧!」裡面提出的幾個問題,包括為什麼採取了QA的形式,還有增添的資料等等,其實真的是看出了這本書的好,也看出了我們萬般忖度的一些細節,以及我們想要在書中透過這些訪談、這些人,傳達給讀者們的東西。
「事隔20餘年,我們可能從不懷疑為什麼要重看《悲情城市》,但我們為什麼還要擁有《凝望‧時代》這本書?」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簡直打中小編們的心坎了。是的,那正是我們想做這本書,非做不可的理由。謝謝你讀了出來。
引文也取得《書香兩岸》與作者同意在此與讀者們分享。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