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游擊造屋:參與謝英俊512四川震災重建紀錄》推薦序】
文/謝英俊
故事源於一個奇特的交易,必須實際參與我們在四川汶川災區的重建工作,是阮慶岳老師收研究生廖惟宇的條件,小宇是他的暱稱。幾年過去了,跟我們災區重建有關的人提到小宇就有講不完的故事,至於他的真名應該沒幾個人記得。一個散漫猥瑣的台灣都市文青出現在這場域似乎有點格格不入,與同時加入我們團隊的大陸文青之間的互動也算是時代的巧遇,他們經歷了人類史無前例規模宏大慘烈無比的災後重建,其中發生的大小事,他用流暢的文筆記錄了下來。
這本書是依據他論文文本整理刪改而成,相信這論文的評審教授們應該搔破頭皮,不知如何評。但這不是第一例,許多寫與我們工作相關的論文,也都被「事件」的情境所吸引,建築專業的評述大多輕輕帶過,但只有小宇將它改寫成精彩的「故事書」。
論文弱化對我們工作專業的評述也有好處,否則得不斷地改寫。有許多論文都遇到同樣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們的建築作為跨越幅度和時間維度較大,除了技術以外還觸及社會、經濟、文化各個層面,遽下論斷會有以偏概全的缺憾,小宇的書寫真誠呈現所見所思,一個如實精確的切片,反而有其價值。
大部分台灣人只對大陸城市有些浮面的認識,對農村並不了解,何況災區,尤其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這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值得任何有企圖心的人去探索,相信對小宇來講這些經歷是成年禮的一堂課,但這堂課遠遠還沒結束,對台灣年輕人來講更是尚待開啟一扇門,這本書是不錯的敲門磚。
天災將這個社會開腸破肚,災後重建是將這殘存的軀體再作一次痛苦的清創和手術,雖然書裏描寫的情境,大多是生活瑣事和嘻笑怒罵插科打渾,但在拉開時間和空間距離後往往會望見生命強韌的一個面向。
一年年過去,隨著工作的推展,許多想像或言說之事逐步落地,也較無心思回望過去,小宇這本傳聞已久的「故事書」終於完稿,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的看了一遍,再次撿拾過去的種種,有些當時看似困難或不愉快的事,已淡忘模糊,剩下的是逐漸遠去,滿山遍野的紅葉還有迴盪於山谷的起架號子聲。
--
【新書發表會】
建築行者的戰場
--《游擊造屋:參與謝英俊512四川震災重建紀錄》新書發表會
時間:2017.1.20(五) 19:30-21:30
地點:永康人文空間(100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207號3樓)
與談者:
謝英俊(建築師)
阮慶岳(元智大學設計與藝術學系教授)
廖惟宇(《游擊造屋》作者)
→報名由此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