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o+h 新書座談全紀錄】-2

接上篇【全紀錄 - 1
--------------------------------------------------------------------------------------------

大西麻貴:(以下簡稱大西:)
更具體的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在做設計時到底都在想些什麼事情。具體來說有這三點:

第一個是關於建築佇立的姿態
第二個是關於它的形式跟質感的關係是如何產生
第三個則是二種完全不同的異質性物體彼此對峙狀態的塑造


那麼首先要跟大家談「建築佇立的姿態」。這是一個繪本當中關於一個家的一張圖畫。

這張圖其實背後有一個故事:原本這個房子週遭有著非常漂亮的地形,但是隨著周邊慢慢變成住宅區,房子的臉變得有點哀愁。

每一棟房子必然是在某一個基上長出來的,因此在進行建築的思考時候,建築本身在那塊基地如何維持它獨特的佇立姿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


這樣一種的「佇立的姿態」其實跟「建築如何融合在一個環境」,或說「相容在環境當中」的狀況其實不太一樣。「佇立的姿態」要表達的是建築自身所產生的一種自明性,以及這種姿態怎麼跟週遭產生一種特殊的關係。


那麼第二個要談的是關於形式跟質感的關係。這張圖是一個叫做「Komachi」,全名為小野小町的日本美人。

從現在看,日本古代對「美人」的認定跟現代認定的標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可能當初認為比較雍容華貴、或者比較豐滿的人是比較美麗的,或者是有一個時期認為女性的粗眉毛是很美麗的。

然而,如果我們現在再次遇到類似像Komachi小町這樣的一個美人,即便現在對於美人的標準已經不太一樣,但是也許搞不好我們還是覺得她很美麗。為什麼呢?

其主要原因是可能是來自於她所散發出來的某種味道、或是某種氣質,她的某種姿態,或者是頭髮所產生出來的光澤......等等。儘管標準不同,但是我們還是會認為他是一個美人。

也就是說,視覺上的美可能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然而在所謂的感官知覺上,可能是觸覺或其他知覺感受上所表達的美可能是具有永恆性的。

比如說日本有一位藝術家伊藤公象(Ito Kosho),左邊這張圖是他用土壤來做的一個藝術品。

這個作品被展覽在美術館裡的時候,我們其實並不能撫摸、碰觸它,但是它呈現出來的感覺,卻好像正引誘著我們去觸摸,也就是說這作品本身帶有一種觸覺的感受,就是說會讓人想摸摸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還是說舔舔看會有什麼味道,因為這看起來也很像鮪魚罐頭裡的鮪魚不是嗎?或者是想聽聽看它在分裂的時候,崩解的狀況之下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

雖然無法碰觸他,但是他會在激發我們腦海裡面的也許說碰觸他或者嚐到他的一種視覺得想像,那麼因此他認為這樣一個特質非常有魅力,因此想要說如果在思考建築的時候到底是不是能夠用什麼樣的材料來表現出這樣的某一種感受。


那麼接下來要去談二種異質性物體如何產生對峙來說明。


這張椰子的照片表現出十分Erotic(官能性)的狀態,外表極為粗糙、又有一些毛髮,可是內部卻又非常光滑、晶瑩剔透,如絲一般的觸感,是一種極為官能性的觸感。

因為我非常非常喜歡白色,因此也對相對於白色的對照存在,那種帶著粗糙質感的東西,與光滑的白放在一起,能夠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讓我非常有興趣。

等下介紹的作品之一也就是以這樣的概念發想,簡單講它的內部是非常細緻、晶瑩剔透的白色質感,但是外層表皮卻非常粗糙,極富觸感,兩者對比後創造出非常豐富的層次。

但想特別強調的是,這種「異質的對比性」並非僅止於材料上面的討論。事實上在處理建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整個空間的質感產生異質物的對峙,這在後面的作品介紹中也會進一步提到。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