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喜歡攝影,該怎麼做才好?」--跟著寫真達人一起《與寫真同歡》
















「喜歡攝影,該怎麼做才好?」

──日本重量級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的達人攝影鑑賞分享

  在人手一台數位相機的時代,只要隨手拿起相機(手機),隨時隨地都能拍下一張照片、立刻就能透過網路分享給任何人。在這些每天來自四面八方、難以計數的照片們,我們到底怎麼樣看待這些影像?它們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又從中拍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

  攝影展上展示的作品,該怎麼看才好?
  攝影集能不能像小說、散文那樣被閱讀呢?
  拍照的前、後,該如何思考、決定主題?
  拍照的真正樂趣在哪裡?
  攝影不是拍完就算了,如果想做成作品集,或想在藝廊發表的話該怎麼做?
  購買攝影作品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呢?



  從選擇藝廊、怎樣開始逛攝影展開始如何第一次逛攝影展就上手?
  攝影達人飯澤耕太郎說:「找到自己的獨家逛展路徑」;他說,攝影展「就像是不會重來一次的現場live表演。」

  攝影集是什麼?該如何讀攝影集呢?
  飯澤耕太郎說:「所謂的攝影集,就是攝影家呈現出世界觀的空間。」因此,我們必須「考慮照片背後那個看不見的攝影師」有意識或無意識思考著的問題;「攝影集就像唱片,將我們帶回演奏當下的『彼處』。」

  如何拍照呢?拍照的時候我們究竟在拍些什麼?
  飯澤耕太郎說,「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就會發現到目前為止沒察覺過、讓自己心動的有趣題材。」

  這是一本教戰手冊,然而日本攝影達人飯澤耕太郎要教給你的,並不是相機型號或者光圈快門,而是透過鏡頭的世界,從各種角度能夠看見的多重風景──攝影展空間中的風景、攝影集紙頁中的風景,相機觀景窗裡的風景,觀景窗外的風景。

  就像荒木經惟說,「攝影不存在著過去與現實,卻存在著對過去與現實的信念。」一樣;自己拍下的東西、別人拍下的東西,除了照片上顯現的東西,還有更多被觀看的視野之外、等著被喚醒的風景。

  這本書要跟你一起看見的,是直接從照片的表面看、或許看不見,但深入去「看」之後,就能浮現的另一種風景。


書末附上精選必讀攝影集的簡介,由飯澤耕太郎撰寫簡介,告訴你「為什麼這本攝影集值得看」。
收錄日本攝影藝廊、美術館名單簡介,旅行時別忘了帶著這本書一起逛攝影美術館。


書籍資料

書名│與寫真同歡
作者│飯澤耕太郎
譯者│李鳳新
監修│吳嘉寶
規格│黑白/平裝/288頁/13x19 cm
定價│420元
ISBN│9789866204593
出版日期│2013.3.10

作者簡介

飯澤耕太郎


1954  出生於日本宮城縣
1977  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寫真學科畢業
1984  筑波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藝術寫真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
日本當代重要攝影評論家,現任日本攝影雜誌《deja-vu 》總編輯。
  主要著作有:《增補  都市的視線──日本的攝影1920-1930年代》(平凡社圖書館系列,2005)、《攝影力》(白水社,1989)、《戰後攝影史筆記──攝影表現了甚麼?》(中公新書,1993)、《日本攝影史漫步》(筑摩學藝文庫,1999)、《歡迎蒞臨寫真美術館》(講談社現代新書,1996)、《數位成像──數位會殺了攝影嗎?》(中央公論新社,2004)、《來談談攝影吧》(角川書店,2004)、《日本攝影家系列》(岩波書店,合編,共40冊加別卷一冊,1997-1999)、監修有《彩色版 世界攝影史》(美術出版社,2004)等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李鳳新

筆名墨科。曾留學法國研讀西洋藝術史,擔任過藝術企劃策展,旅日多年,喜愛真實的生活。譯有《文字的眾母親─活版印刷之旅》、《神話的智慧》…等人文藝術設計類書。目前從事日文、法文翻譯和書寫。


目錄


推薦序──與寫真同歡 吳嘉寶
推薦序──攝影的無界限時代 邱奕堅
推薦序──攝影的快樂 黃亞紀

中文版作者序──致繁體中文版讀者 飯澤耕太郎
前言

I 觀賞的樂趣──親身體驗攝影展
去看攝影展吧
逛逛攝影藝廊
美術館和攝影 61
網路這個新平台
從「看」到「給人看」

II 閱讀的樂趣──解讀攝影集
攝影集是什麼?
攝影集的歷史
攝影集的形式
也有這樣的攝影集

III 拍攝的樂趣──用照片來表現
拍照這件事
想成為攝影家的話
整理作品集

IV 收藏的樂趣──屬於自己的攝影收藏品
照片和收藏
收集攝影作品
參加攝影作品拍賣會

跋──數位化時代如何與寫真同歡
必讀攝影集──精選八本最佳導讀書
參考書目一覽
攝影藝廊、美術館導覽簡介
人名及專有名詞索引







致繁體中文版讀者 /飯澤耕太郎

  雖然近年來已沒有那麼頻繁,但一九八○到九○年代間,我經常到台灣訪問。作為攝影評論家的身分,我主要從事就日本攝影界狀況的講述和撰寫工作直到現在。我曾經多次應在台北經營主持「視丘攝影藝術學院」的吳嘉寶先生──也是我在日本大學藝術學院攝影系的學長之邀請,參加當地舉行的攝影學術研討會,就在這種種機會下數度造訪台灣。基於這樣的因緣,《與寫真同歡》這本書能夠在台灣翻譯出版,對我來說,實在是很欣喜的事。

  要出版這本書之前,我與岩波書店的編輯所思考的是,打算出版一本前所未有的書。在日本雖然有很多與攝影相關書籍的出版,但大部分是關於教人「拍什麼」、「如何拍」的技巧性書籍,或是解說相機等攝影器材的書籍。雖然也有針對攝影史、現代攝影等評論的書,但這類書畢竟門檻很高,對象只能局限在某些範圍內的讀者群而已。針對那些在攝影方面有興趣卻不知從何入門的人,以及那些比起拍攝照片、對閱讀攝影作品集與觀賞攝影展等方面更感興趣的讀者所寫的書籍,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從各種角度來解說「觀賞」、「閱讀」、「拍攝」和「收集」這四個層面,談論享受攝影的樂趣。這樣的一本書,若能在開拓更多新的攝影愛好族群方面有所助益的話,就讓我心滿意足了。

  過去二十年間,日本的攝影環境變遷非常激烈。攝影與沖印器材的數位化,竄改影像、透過網際網路傳輸影像等等這些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都是立即引人注意的事。二十年前,誰也想不到相機竟然可以裝在手機裡頭吧!

  但是,變化還不僅止於此;享受攝影樂趣的方式也跟以往大異其趣了。自一九九○年「東京都寫真美術館」開館以來,在日本,美術館舉辦大規模攝影展的機會也開始增多。展示、買賣攝影作品的攝影藝廊,活動也愈辦愈活躍、熱絡起來。正如自二○○九年首次舉辦的「東京攝影藝術博覽會」(TOKYO PHOTO)所顯示的,以攝影作品為主軸的藝術博覽會,似乎終於穩穩地紮根成長了。

  在這方面,想必台灣也發生同樣的變化吧。可以想像的是,在生活面和對事物的看法上,台灣所發生的變化比起日本或許還更劇烈也說不定。在這個情況下,但願這本書能夠來到更多讀者的手裡,成為讀者們內心萌發對攝影全新思考的契機。若是能夠藉由這次繁體中文版出版的機會,讓讀者更深入關
注日本的攝影家,則是萬幸。

  最後,我想藉這個機會,向投入心力在翻譯、出版本書的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每一位獻上深摯的謝意。今後若有機會再度造訪台灣,和台灣攝影界的朋友們交流,將是無上的喜悅。


前言/飯澤耕太郎

  我接觸攝影這種表現媒體已有三十年以上的時間了,在一九七三年就以日本大學藝術學院攝影系學生身分進入攝影這個領域。開始不久,就察覺到自己並不適合走「拍攝」這方面的路,於是轉而朝攝影歷史研究、針對攝影家創作的評論書寫。我從一九八四年大學研究所畢業那年開始真正以攝影評論家的身分工作,從那時一直到今天,介紹攝影展、攝影集,擔任作品審查、講評以及在大學和攝影學校講課等,就是我主要的工作內容。

  就這樣,由於長期接觸攝影的關係,對於攝影,我一直有一些或許可以說是懷疑或不滿的想法。日本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相機大國,根據二○○七年出版的《日本寫真年鑑》(財團法人日本寫真協會),日本在軟片(銀鹽)相機加數位相機的總生產量,共是一百四十一萬九百四十六台(二○○六年度的實際銷售成績),在比例上應該已普及到不僅平均每戶都有一台相機,甚至是每一人就有一台以上的相機了。再加上近年來附有照相功能的手機數量增加速度也很快,幾乎大部分的人隨身帶著手機,也因此平均每個日本人按快門的次數也就有如天文數字那樣驚人了。天天被取景下來的照片恐怕有幾億幀,不,大概超過幾十億了吧。只要一想到這樣的情景,簡直就讓人快要瘋了。

  儘管攝影已經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像是報紙、雜誌的新聞照片,還有充斥在街頭巷尾的廣告照片,都成為具有左右我們對事物看法之影響力的媒體,但我們卻從來不曾認真地思考照片這件事,不是嗎?在不知不覺中,照片早已經變成像空氣、水一樣自然地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東西,我們也理所當然地享受它。但如果問,照片具有的重要意義、它真正的魅力與樂趣所在,是否已經清楚地傳達給人們了呢?我想恐怕未必。

  的確,市面上有不少專業的攝影雜誌,而攝影相關的書籍也已經非常多;但是那一類的書籍,不外乎是介紹相機的種類、攝影周邊器材的性能與原理,或者是解說「如何拍攝」之類。許多日本人一直以來都認為攝影就是「拍攝」這件事,這樣的認知本身當然沒什麼錯,不過,攝影應該還有其他不一樣的趣味才對。

  例如,攝影展上展示的作品,到底要怎麼鑑賞才好?攝影集不能像小說、散文那樣地被「閱讀」嗎?攝影不是「拍攝」完後就結束了,如果想將拍攝的照片匯集成一本書或是想在藝廊發表的話,那該怎麼做呢?購買攝影作品時,有哪些必須留意的事項呢?──這本書希望能將這類「享受寫真」的方法,以具體性且實踐性的方式來思考。此外,關於「拍攝」,也應該不僅是問「如何拍攝」的技術性問題而已,若能增加一些關於本質性的表現論,相信也會是多多益善的吧。

  或許有很多人會認為懸掛在美術館、藝廊展場牆壁上,或是出版成攝影集這些所謂的「攝影作品」是很特別的東西。確實,有才能的攝影家們聚精會神創作出來的作品,是高度的藝術表現,跟我們平常以數位相機或手機所拍攝的影像是不同水平的東西。但是攝影之所以有趣,不就是在於這樣尋常生活的攝影,與高水平藝術的攝影其實是萬流歸於一宗、彼此相通的嗎?換句話說,不管是誰,只要有一點想拍攝的欲望念頭、決心要拍攝,那麼,他就可以和攝影作家站在同一個地平線上了。

  請試著想像一棟入口相當大的建築物。穿過這個入口,有形形色色的人進到建築物裡面,也有不少人很快就朝出口走去;這棟建築物裡有很多房間,而且每一間都充滿各種不同的魅力。有時還能在一間房間裡安靜地坐下來,氣定神閒地仔細領略各種賞心悅目的樂趣。儘管入口非常寬敞,可是需要通過相當繁複的過程才能抵達一間房間,而且房間往往縱深很深讓人難以立即一窺全貌。要是你希望盡興享受這種攝影世界的樂趣,而能將這本書當成實用的導覽手冊充分利用的話,就是足堪欣喜的事了。

  現在就請跟著我,一起進入最初的攝影房間吧!



take a l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