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真切的構築》編輯交換日記】「做這本書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一個practical arrangement」














文│劉佳旻 


Dear J

今天校完這本書最後一次打樣校對,把圖片都整理了之後,已經是九點。但是回家的捷運上,精神卻像只是七點剛下班。我一邊回line這個編輯群組給進度,然後隨手亂滑網路訊息。發現了一則談到日本工地的新聞,看完便想轉給你。

想來對一個建築的門外漢來說,工地從來就像是一個模糊的名詞,也從未思考過它真實的意涵。那像是一個跟我無關的空間,在一個預備的時間帶裏頭。就像是建築完工之前,路過的路人看見的都只是一樣的東西:鷹架,水泥,一些帶著安全帽的工人,一切尚未成形。作為一個路過的路人,連用手指都指不出什麼。總是這樣就從底下繞道走過了。

但曾幾何時,路過工地的時候開始會忍不住好奇地探頭探腦(行跡簡直可疑)。前幾天早上上班的路上經過一處工地,裏頭那個模糊的空間裡面人影走動,有時收音機傳來古早的台語樂曲。我不知為何停下來看得出神,結果不小心跟裏頭的工人對上眼睛,才猛然驚醒一樣,不好意思糗糗地走了。


還有某一天(就是我在那邊看那一大把清水模阻立模板照片之後的幾天),午休時走過一個路口去買咖啡,紅綠燈下的人行道恰好在鋪磚。我不自覺看著,結果忘了過馬路。

那個瞬間我突然發現,原本對我來說模糊的「工地」這件事,已經變成一個有著明確意義的空間。就像這本書的書名那樣,「practical arrangement」。構築是一個切實的行動,從一個念頭開始,設計的手稿,模型發展,圖面繪製,工持圖面,然後開工、挖開平整的地面,把地基埋入,把鋼筋紮上,把模板組起來,灌進水泥……任一個環節都是再切實不過的搭建,經過計算配置,是一個把腦中的概念用手實現出來的布局過程。

說起來,做這本書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一個practical arrangement

想起封面提案之前的各種推敲,從開始想像書的可能樣貌開始,也只是個念頭。(而且每個人的念頭還恐怕完全不同)從選照片開始到版面到編排圖面到封面討論,各種沙盤推演。還有推演完後,在群組外互相彼此打氣,卻除了說「現在只能交給老天了」也感覺詞窮後,你於是上你家神明廳點的那支香。

好像確實受到庇蔭了啊(笑)。


我想不到用什麼方式能夠告訴讀者們這件事:做一本書竟也有做到得到神明廳點支香求祖上保佑的時候。但是當一本書是這樣涉入眾人的工程時(比平常的書更複雜一點),能夠完成每個環節除了感謝彼此投入努力外,真的只能謝天了吧。

--
編按:《真切的構築》這本書完稿在2016年2月農曆新年前的最後一個工作天。這本書在編輯的過程中,包含了前期由劉克峰老師所策劃的書籍雛形、由企劃撰稿的陳辰后開始進行初步採訪、書籍結構,以及文稿撰寫。後期則由田園城市編輯部加入,與辰后一起調整書籍結構、執行細部編輯,然後編輯與設計將所有文字與圖面資料整合後開始做版面編排與設計。

書籍製作中途,歷經三次將已編排大半的版面及書籍結構推翻再重構的階段,最後一次推翻版面與全書結構是在2016年元旦假期。四天連假間編輯群、策畫顧問與作者們接連開了三場會議,最後討論出最接近現在成書模樣的編排方向與結構。然後再交由擔任此書書籍設計的銀玲做最後一個版本的版面設計與編排。

書籍完稿後,分別擔任兩位前後期的企畫編輯陳辰后與田園城市的責編,像是終於一起跑過馬拉松的終點後的同伴一樣,交換了一篇日記,分享了彼此眼中這本書帶來的旅程。

--

《真切的構築:毓繡美術館設計與施工全紀錄》

 立.建築工作所、清水建築工坊合著
 劉克峰策畫、陳辰后企劃撰稿

 裸背.灰紙板特殊裝幀
 17x 23 cm/全彩/264頁
 ISBN 9789869229470
 2016.03 初版上市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出版    →博客來  →誠品網路書店

1 則留言:

  1. 文眼:「把圖片都整理了之後,已經是九點。但是回家的捷運上,精神卻像只是七點剛下班。」、「四天連假間編輯群、策畫顧問與作者們接連開了三場會議」
    聽起來好血汗...XD

    回覆刪除